Skip to content

有沒有攝理教會喜好傳道美女的八卦:穿越2000年來到現代的彼拉多事件

有沒有攝理教會喜好傳道美女的八卦:以框架理論論之;穿越2000年來到現代的彼拉多事件

有沒有攝理教會喜好傳道美女的八卦

篇頭第一問:「攝理教會特別喜好傳道美女嗎?」

首先,要講一件事實,普遍說來,在各個基督教會,普遍女性多於男性。美國的Gallup調查早在1930年代就顯示,女性通常比男性的宗教信仰更堅定、更會規律參加宗教儀式、也更熱切參與教會事務;而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。(范綱華:2017)

所以,聚會中的確可以看到女生多於男生之情況。
然而,還是教會裡頭還是有許多優秀的男性們存在。
就像一個微型社會的縮影,
從剛出生的嬰孩,
四處跑跳的孩子們、國中生,
到社會中的青壯年,
到年紀都可以當曾祖父母的弟兄姐妹都有。

當初我婆婆也是因為接觸聆聽這福音話語後,
覺得這福音太了不起、太棒了,
而將我先生傳道進來。

然而,在網路傳媒上,
卻異常地喜歡針對攝理教會的女生們,
甚至是模特兒們大作文章,
甚至有些網媒們還會看圖說故事,
創作出許多毫無根據的想像故事。

然而,
為什麼網媒特別喜歡挑「攝理教會的女生們」
這樣的主題大肆做文章呢?

框架理論

以下,我們要來介紹一個有名的論點 – 「框架理論」
所謂的「框架」簡而言之,

框架理論

就是將複雜的現實聚焦在某些面向,
強調或排斥某些訊息,
就像一幅圖畫的框架一樣,
將觀眾的視線集中在畫框內的圖像。
框架是人們建構、傳送、解讀及評估訊息的「認知工具」(Hallahan,2011)

為了方便溝通,
我們平常都會將訊息簡化傳達,
當中將有可能刻意或非刻意地,
將帶有價值立場的訊息傳播。

框架建構的本身是有意義的,
然而,若是網路媒體無意識或是帶有不良目的性的,
僅只是為了衝高流量或點閱率,
而將這個媒體框架框在一般社會的大眾喜歡點閱的主題上的話,
這件事情不僅不有趣,反倒是非常不公義了。

媒體如果沒有帶著媒體自覺,
沒有公義之心,
很容易在為了盲目追求點閱率之下,
而只報導出標題聳動,內容卻可能不實的新聞報導。

缺乏判斷力的人,
若只從這樣的內容來論斷一件事情或一個人的話,
又更會造成千夫所指的現象出現,
所謂的媒體殺人事件,就是這樣由來的吧。

穿越2000年來到現代的彼拉多事件

彼拉多事件

更加沉重的是,
輿論之壓力甚至也會造成法律上判決的差異性。
讓我們回到2000年前耶穌被彼拉多審判的情景:

馬太福音27章

「到了早晨,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大家商議要治死耶穌。」

耶穌被交給了當時的判官彼拉多,
但其實彼拉多問不出什罪來。
後來,因為逢節期,巡撫可以釋放一個罪犯
(但耶穌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個罪犯)

彼拉多問眾人:
「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?是巴拉巴呢?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?」

巴拉巴是一個作惡多端有名的囚犯。

「這兩個人,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?」

他們說:「巴拉巴。」

彼拉多說:「這樣,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?」

他們都說:「把他釘十字架!」

巡撫說:「為什麼呢?他做了什麼惡事呢?」

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:「把他釘十字架!」

最後的結局,是無罪的耶穌因著當時龐大的輿論壓力下,
而被釘上了十字架。

回到2000年後的今天,

我們來複習一下這個可怕的程序機器,

當媒體框架出不正確的言論,
而讓輿情推疊出激情卻錯誤的想法,
又讓政府機關甚至是法院做出無法收回的錯誤決策,
這樣的過程,
到底傷害多少善良、無辜、可憐的老百姓呢?

自由評論網裡題頭有一篇《星期專論》
-從「媒體殺人」事件看新聞公害
便大力的譴責這樣傷人的新聞炒作模式。

或許媒體框架喜歡框在某些議題上面,
但我深信,

耶和華的目光,總是會公義無私地,
照射每個渴慕真理話語的人群身上。

 

攝理教會懶人包

認識攝理教會-關於攝理,可能讓你很意外的10個Point!

鄭明析先生-我所認識的鄭明析先生;1位多才多藝的福音宣教家

鄭明析詩集 – 鄭明析精選詩集(Poetry Collection of Jeong Myeongseok):相遇

彼拉多事件-有沒有攝理教會喜好傳道美女的八卦:穿越2000年來到現代的彼拉多事件

基督教的涵意-1個容易錯問的問題:攝理教會是不是基督教呢?

網路的兩刃性-1位平信徒的告白:攝理教與網路輿論的原罪